- 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顺利闭幕《巴黎协定》全面实施规则谈判完成COP26最后冲刺!
- 国家能源局章建华: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 欧委会副主席答界面新闻:中欧在碳排放交易上合作前景可观
-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普及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农房气候适应性研究和周边环境营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通过验收
- 宁夏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
- 把握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互联网+”绿色制造融合发展
- 为什么要去落后产能?请看看我国煤炭开采落后到什么程度-超低的回采率,其浪费等于四个神华一年的煤炭产量(17亿吨)
- 我国已提前兑现2020年减碳承诺
-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全面启动2020年度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
三大方面解读化工园区危机情况现状
发布时间:2020-11-20 10:38:45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的重大危机现状有哪些特点呢?从3大方面为大家解读:
从时间上看
根据从国家应急管理部网站、中国化工网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化工园区重大危机事故发展趋势并未得到明显缓和,其平均值已高达12.7件/年(见图1);虽然伤亡人数总体出现了微降的趋势,但伴随的波动性较大(方差值为9.17),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化工园区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盲区,即只注重安全生产流程中的技术优化层面问题,而忽视从制度把控层面对化工危机事故本身的易发性和可控性进行管理。
从区域布局看
从我国化工园区的区域分布情况看,省级以上的大型化工园区以山东、河北和广东等沿海省份居多,合计占比为全国总数的20%。
从七大地理区域布局看,华东地区独占鳌头,化工园区总数高达472家,其中国家级为104家,省级及以下级别为368家;华北、华中及西北地区次之,总数分别为165家、147家和121家;西南、华南及东北地区数量较少,分别为103家、94家和83家。
如此布局主要源于两大原因:
一是华东地区沿海城市多,为化工园区的建设与经营提供了地缘基础;
二是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化工产品需求的增长。
由于各地的经济基础、应急处置水平及地缘基础情况不同,园区的外部潜在风险不同,使得近18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危机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区域分布也不同。
从整体空间布局看,我国化工园区及其危机事故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与沿海地区,且东-西、南-北呈现出严重不均衡态势。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化工园区与危机事故的区域分布情况不一致,即园区数量过多并非是导致危机频频发生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导致我国化工园区危机事故居高不下的诱因除了内部风险驱动,即园区数量的显著增长之外,还有外部风险驱动,即应急管理投入不到位、危机应对意识普遍薄弱等。
从等级状况看
我国化工园区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省级以下三个等级,不同等级园区所拥有的应急资源不尽相同,因此伤亡情况也出现较大差异。
其中省级园区危机形势最为严重,伤亡总数高达971人,事故总量高达114件,平均伤亡损失高达8.52人/单位事故;
国家级化工园区次之,伤亡总数为562人,事故总量为77件,平均伤亡为7.30人/单位事故;
省级以下化工园区情况较为乐观,伤亡人数仅为60人,发生事故12件,平均伤亡为5人/单位事故。
对危机事故情况最为严重的省级园区进行制度分析,结果发现2017年出台的地方性安全预案平均数量是14,而对这些安全预案的演练次数仅为6次;此外,跨区域合作的方案实施力度严重不足,仅为4次。
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化工园区危机预防预警方案严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