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CDM环保服务中心
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

用生命周期评价开展钢铁产品绿色设计实践

发布时间:2020-04-16 09:29:04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if e Cycl e Assessment,LCA)是认定绿色产品或生态产品的主要方法,通过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来量化钢铁产品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评价钢铁生产过程中消耗和排放对资源、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将对分析钢铁产品环境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命周期评价是钢铁行业开展绿色评价的有效工具,通过开展钢铁材料生命周期评价,可以帮助钢铁企业跳出单个工序,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设计产品。例如,生产高性能电工钢、高强度汽车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生产阶段会比普通产品增加能耗,但是在使用阶段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显著,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对比,此类产品仍属于绿色产品。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不断发现行业问题、改进问题,可以有效推动钢铁行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久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第一批名单,全国共61家企业入围。示范企业通过探索和实践,摸索出适合行业的绿色设计路径,一批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在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对行业绿色转型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这些示范企业是从99家试点企业中经过验收评审最终确定的,涉及电器电子、机械装备、汽车及配件、纺织、轻工、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钢铁行业只有两家企业——包钢和太钢成功入选。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是我国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包钢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致力于做好绿色设计、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等工作。在绿色设计方面,自主研究开发了集数据采集、运算分析、结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在线系统。利用该系统,包钢进行了稀土、稀土钢等多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中。例如,通过评价发现钢铁产品的成材率是影响环境负荷的最关键因素,现场生产时着重保证成材率,以实现能耗和环境排放最低。在此基础上,包钢牵头起草了稀土钢、铁精矿(露天开采)、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等3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有9种产品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通过开展绿色设计实践,包钢实现吨钢耗电下降约4%,吨钢耗新水下降约19%,烟粉尘排放量降低约14%,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约74%,绿色产品销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600多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影响力及产品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是我国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基地、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太钢深刻领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内涵,在环境保护上见事早、行动快、投入大、收效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太钢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积极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绿色发展成绩走在行业乃至全国前列,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企业和全国首批绿色工厂。近年来,太钢继续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新时代太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我加压,提高标准,超前行动,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由优秀迈向卓越。

  创建期间,太钢在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意识方面,厚植“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绿色文化,深化“绿色发展是太钢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理念,形成了人人重视环保、人人践行环保、人人为环保献计出力的浓厚氛围。在打造绿色钢铁精品方面,不断扩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占比,18种特殊钢产品国内首创,26种市场占有率第一,40种成功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创效占85%以上,不锈钢出口量全球第一。在清洁生产方面,实施了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提升洁净钢生产系统优化技术、提升转炉炼钢自动控制技术等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工艺新技术,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了90%以上。在能源高效利用方面,加强二次能源充分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量达到17亿度以上,占总用电比例的25%;实施城市集中供热扩网,向居民供暖面积达到2150万平方米。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通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使产品在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从而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的要求,因此,鼓励钢铁企业通过生命周期评价,开展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释放钢铁行业绿色潜能,对推动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0-04-16 09:29:04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宁夏CDM环保服务中心   宁ICP备10000656号

地址: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城市1号花园6号楼A座19层       电话: 0951-6193897/6193263       传真: 0951-6193563